Blog|部落格

Fashion|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像宫下裕贵,高桥盾和Thom Browne这样的男装设计师

笔者其实已经憋了很久了,因为开了头条号,被邀请做这个男装的内容,被强迫着十几年后再次看秀,顺便也就在公号更新一下了。

由于公众号的限制每篇中只能发一个视频,所以喜欢看视频的童鞋请自行关注:不务正业。头条的西瓜是个很好的地方可以看流媒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最幸运的就是不用再去时尚周外层热点,直接自己在家里strem live。秀场直播,讲真不看秀,只看扒图是永远不可能get设计师到底要说什么的。作为吃瓜群众也许没啥,作为某宝老板们也不是很重要,但作为热爱时尚的你们,尤其是越来越多热爱男装希望以后做男装的小伙伴。你一定要看秀   !!!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两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挑出来说,却没有那些LV啊,Gucci啊,Paul Smitth啊啥的。以上三个牌子是法意英三国男装的代表了,英国所谓正装西服定制当然叫做Bespoke,意大利手工西服叫做Vistito,法国人叫Costume。显然按照西方的传统,男人衣服要怎么穿,规矩当人是欧洲定的。所以就忽略不计了。

随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后,放弃中华文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同时也开始了着装的西进过程。所以日本人对于西方男装传统的了解比中国人要高不止一点点是自然的。

十八世纪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建国的美利坚,融合了欧陆各国不仅仅是西欧千骨功的文化,然而时尚基本上还是聚集在老牌西欧移民者聚集的东岸,其中主要的人群是意大利人他们也把本国那转个传统带到了美利坚。

中国在明朝灭亡之后的民国,孙文设计的中山装经过改良,几乎成制服状流行于新中国的大江南北,文化革命也同时摧毁了一切中国传统的着装习惯,和着装文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起飞,国家也开始了着西服走向世界的流行趋势,90年代后随着出国留学的设计师增多,一些男装设计师不断涌现,因此中国本土的男装设计师品牌也就层出不穷,因此拿着三个国家来做一个比较。希望我们未来也可以出现象日本美国这样可以倒回来引领欧洲时尚,或者说被欧洲及世界普遍认可,而不是尽在小众华人圈里做经营自high的男装品牌。

高桥盾-喜欢里原宿的小伙伴当然不会陌生,与其说他是设计师不如说他是个文化策划者。品牌名称Undercover。

宫下裕贵,Number (N)ine的品牌主理人,现在的品牌叫宫下裕贵独奏者。

Thom Browne,同名品牌和意大利滑雪品牌Moncler Gamme Blue的前设计师。

貌似截然不同的风格,但这三位天才设计师有这几个共同点:

1.    对于欧洲男装文化和男装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

2.    有着过硬的男装制作基本功。

3.    利用文化理念传达自己设计意图,带动潮流。

我们三个单元来探讨一下这三个品牌的相似之处:

1.对于欧洲男装文化和男装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

曾经有一位长居日本的美国作家写过一本关于日本服饰文化是如何影响近代西方社会的。他的观点是,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渐渐改变了传统的服饰文化风格,二战之后,由于美国的军事占领和战后的经济萧条,日本逐渐出现了很多服饰次文化,随着这些文化的发展,日本率先革新了美国劳工阶层和西部牛仔服饰文化。而日本的这种穿着方式,又被欧洲和美国人带回了本国。这固然是欧洲人对于日本文化热爱所持有的个人观点,但从一个侧面也有趣的告诉了我们:日本人对于西方服饰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透彻的,加上日本学校一向都有研习的精神,对于任何知识都不会照搬而是会理性的加以运用。因此在日本,自己懂结构会做衣服是设计师必须而且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曾经听一位Bunka毕业的日本学生这样描述:在文部每个人都会做CDG和山本耀司那样的结构,没有设么了不起。其实这些是完全可以在山本耀司,渡边淳弥,高桥盾和sacai身上印证的。日本设计师无论再怎么懂结构,轻易也不会去颠覆现代人的穿衣习惯,所有的设计也都是基于欧洲现代服饰文化基本廓形,基本认知和基本技法。

回过头再看天主教清教徒式的Thom Browne,喜欢他的时尚人士都很熟悉他那个清教徒式的家和他对于男装文化的理解,所有的设计,变化也完全来自于欧洲男装各种制服的剪裁和缝制技巧,当然你可能会发现英式,德式和意式风格的suiting的变种。但整体上无论如何在长短,细节和结构上做调整,他都不会偏离欧洲传统正装穿着习惯。

2.有着过硬的男装制作基本功。

21世纪初香港名店Joyce代理Undercover品牌的衣服,Joyce更下血本收了很多Undercover的秀场pieces,笔者有幸在Joyce看到几件真是爱不释手,不禁叹服高桥盾对于传统Tailoring技术的熟习和精准的解构方式。

这个系列的基本上是根据欧洲宫廷服饰中男装的廓形来制作并植入日本式的极简审美认知

这个的话基本上就是在西式服装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些长短搭配的变化

传统英式条格西服面料的图案运用在不同的面料上来营造轻重和厚薄的变化,完全遵守西服三件套的着装礼仪

亲自演绎的nike联名无缝针织面料设计的跑步系列。

宫下裕贵,在沉寂几年后复出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The Sololist。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店铺销售和社交媒体网络销售结合的尝试,很多衣服都有改装的痕迹,改装并不是一件把袜子剪破做植物保暖层或者把tshirt剪开做购物袋的简单生活小贴示,改装一件古着或者制做一件具有古意的新衣,都需要对于这件衣服的原始制作结构和身体三维曲线有全面的了解。宫下裕显然是位高手,就简简单单的把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可以让你看到那种立体的解构和面料的质感就不是三四年大学的学习可以做到的。

海盗系的Number(9)终场秀每一件都是欧洲殖民时期大发现的装束。

独奏者宫下的挂衣架

这块面巾告诉你的事不言自明

Thom Browne的对于各种制服的了解和背后的制作工艺的理解。赋予了他对于功能性服装进行解构重组的灵感,尽管初期的夸张结构处理经常会让人觉得他是男版的V&R,但终于还是幻化成蝶演绎出了述说200年美国和欧洲移民宗教文化的suiting新传。

西服与50度灰的变化

西部小哥和印第安文明的冰河纪生存之道

3.利用文化理念传达自己设计意图,带动潮流。

如果说高桥河宫下的日本前辈山本大叔和川久保大妈是用技术型解构和结构欧洲传统服饰征服了西方世界。那么这两位后背显然并不以为然。Curating欧美文化并演变出原宿文化的高桥,更大的兴趣还是在引领潮流,扎根经济起飞的日本本土,高桥和宫下的主体客群其实是本土和泛亚洲的消费者,主要是东京,香港,台湾和少数东南亚客人和小众的欧洲美国亚裔客人。深谙Branding和Marketing,同时亲自主理自营店铺的他们其实也同时自己的市场总监,Number(9)的case和高桥与Nike和Uniqlo的合作都清晰的告诉我们,高桥和宫下是用文化包装商品的高手。

Takahiro Miyashita(宫下裕贵)的Insta

宫下开口笑

最会搞事情的Jun Takahashi(高桥盾)

今年Pitti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日本帮的逆袭。从上个世纪起就很会抱团的日本帮借着川久保奶奶的孵化机制,一波一波的走向世界,然而几年前Sacai单飞后有加盟了这个松散组合的三人帮,无形中也给新一代中年复兴的日本时尚圈打了一剂强心针。

两个中年大叔今年在翡冷翠搞了一场长达半小时之久的fashion show用尽了少时所有影响两人艺术生涯的电影音乐和摇滚后朋分单元演绎了人类走向混乱,机器时代的迷茫和未来救赎的死亡以及最终奉献的仪式,不仅仅是超长秀中的设计的产量,也同时考验了两人的搭配功力而最后也是最为壮观的东西结合仪式感黑白双煞才是压轴大戏!近50人一半黑色代表undercover的是西方服饰文化的定规极简,另一半白色介错装代表的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武士道的精神也完全符合theSololist的精神。这场秀在头条号上可以完整观看。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后面我们也会有单元对于正常秀从音乐,场景,服饰和文化上进行探讨。

而此时大西洋东岸的Thom Browne也在大玩场景剧,从百人办公室打字员,到没有鹰和万字旗的纳粹制服,从清教徒的传教小包到美国农场的连体睡衣,甚至亲自演绎窄腿裤版的Gans of New York,他以自己的方式Curating美国甚至欧洲的300年男性文化。

无独有偶当年Thom Browne在Pitti Uomo的首秀场面也是如此单一而宏大。大男人的日常让你在单调的打字机声中被震撼到。

此后的每一场秀,无论那女,都会是一场重复情景的盛宴。制服本身就是为了仪式而诞生,亘古不变

同志身份的Thom对于婚姻与爱情也是不止一次的宣言

Thom Brown最新的一场秀不不但充满了浓郁色宗教色彩,也同时混用大量的农耕时代功能性内衣的元素,这固然跟他良好的生意头脑分不开,同时也是对于环境气候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探讨,当今社会把生活作为一种意识来对待几乎只存在于很少数的东欧,土耳其和希腊一带以及美国少数清教徒聚居地区。

对于Thom Browne的这场秀后面也会从音乐场景设计和文化上逐一解说。

日本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仪式感而欧洲清教徒式的仪式感也在Thom Browne的家中和秀场一览无遗。

看中国

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的男装设计

这不,据说是陈冠希的Clot和李宁要在纽约时装周首秀了。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

反正这小哥肯定不会唱我国国歌,然后这也肯定不是服装的秀。

中国目前业界最有名的男装设计师估计应该就是荷籍华裔的Xander Zhou(周翔宇)了。居住在北京并且工作室也成立在北京的周翔宇在业界口碑很好,人缘也好,但显然收入的主业并不是自己品牌的零售,相反的自己才是品牌。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历年的秀场图片你觉得哪一个是周翔宇的作品呢?都是。结论就是,没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周翔宇最初在国内走秀的时期,是后Dior Homme风最盛行的年代。但是中国北方红都西服风格的版型完全谈不到对于廓形的把握和版型细节的控制,如果设计师本人对于男装的技术和细节不是那么了解,或者说无法把男装文化把玩的游刃有余,即使是男人,也很难玩转男装。Xander的经营策略是名气带动外围销售,其实还是蛮接近于当代的IP效应的。利用品牌和秀场的声望带动造型,影视及跨界合作的实际收益。赶上了中国本土原创品牌被纸媒力挺的年代和中外时尚交流这道风景,Xander也开始了国际走秀之旅,但显然中国设计师要在高手林立,人才辈出的欧洲出头,功力还是相去甚远。那么国际秀场这回事也其实不过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出口转内销-为国内市场铺路。

这套衣服明显可以看出设计完全没有亮点,没有任何细节领子和袖子的把控也不够精致,唯一的就是穿法而这个系在腰间的结也不能称之为时尚,你如果觉得好看,也许就是因为这块鲜肉。

至于这件牛仔,你完全可以在批发市场找到,也不需要设计,这块手工改造的面料是要做家居用品销售的话大家可能会担心甲醛成分超标,或者掉色吧。这是造型秀还是时装发布会?而这双靴子也。。。

这件稍微有些廓形的变化了,但说到细节,结构或者制作,就又只是一件国内商业品牌的成衣订货款,唯一不同的是面料比较特殊,当然你也知道假如是全国十大的话又不会用,因为肯定销售业绩不好。

这套呢?层层叠叠有了,但是又无法控制长短的搭配,同一块面料的里外一致性在欧洲社会中基本是不适用的,而且通常做衣服的时候会被避免,因为从销售的角度来说,没有人会这样买一套同样面料的西服和大衣而且还穿在一起,紫色和白色的宽条纹以及模特的身材,完全暴露了整套服装的弱点,反而没有突出优点。。。简单说,这种衣服走个商业订货会还马马虎虎,但是作为设计师品牌秀,就不会让人兴奋。

这两款年轻了不少,但左边这条裤子的做工这的是很有问题,腰部细节的做工还不如董家渡的裁缝,男装裤子的门襟如果腰头不能对称,穿起来还会出现v字状,基本上欧美人是不会买的。而另一件的前门襟左长右短加之黑白对比如此明显,也是太不重视细节了吧。

这里出现的是同样的问题,制作的工人对于面料的把控功力基本为零,这从插肩袖的版型结构和缝制做工上尽览无遗。再看短裤,和之前说过的同样的问题,门襟不对称,下摆版型控制有很严重的问题,最后整烫也没有完成。

这件大衣的外翻领下摆灰色西服面料太薄,根本不适合作为大衣面料而且里面还加了厚厚的仿毛里布,因此在翻领处固定所用的工艺就很难处理,然后还选错了工艺去用暗针法固定,结果就是用力过度反而显得很cheap。大衣门襟由于外层选错了面料,结果就导致了受力不平均,系好扣子后完全无法平衡。

试想无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有多出色,创意有多么的杰出,碰到这样的猪团队,又如何与那些可以游刃有余的驾驭版型面料和廓形的日本和美国技术性设计师相比?更何况对于欧美男装的着装习惯完全没有了解,才会有这样的搭配方式,当我们的设计师设计的搭配方式不能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男人所接受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在国际时尚界真正拥有一席之地?

张弛是继周翔宇之后另一个在国内,或者北方比较被熟悉的男装设计师,英国哈德斯菲尔德毕业,由于定制客人多数是娱乐及演艺界的,所以基本上秀场风格比较夸张,也并没有考虑实用的需求。

估计80%的男性朋友宁可选杰克琼斯

上半部分可以王俊凯的师兄版下半部分的话估计没有人想要穿出去

如果PM2.5如此强烈为啥大家不渴望一尘不染?反而穿成神奇男侠

关于张弛,我只想说我固然看不出风格,但我知道他的口味。但是估计只有纽约或者佛罗里达的泳装秀比较适合。

第三位在国内目前江湖地位算是最高的,因为东西在川久保奶奶店里卖过,然后也在欧洲走了几个回合的秀了,对比以上两人,风格相对明显一些,更适合年轻人穿着,也算是活得明白的设计师,最早在北京的栋梁卖,后来觉得根本无法靠寄售模式生存,就毅然把基地搬回厦门并成为了第一批淘宝独立设计师品牌。早期风格就深受日系和原宿风影响的“喆子”虽然没有留学的背景,但是本行视觉传达的技巧却用到极致。最轰动的就是那个艺术家联名的鸡爪秀。有铁哥们的鞋履支持,上官喆也是第一个可以有自己整场配饰与服装结合的设计师。这也得益于第一波独立设计师品牌转型时期,鞋履设计师的崛起和香港潮牌在国内品牌和市场营销的布局。

从模特到造型可以看出逐渐建立起了统一的形象,款式和版型也有较好的把控,甚至懂得了一款多色的商业品牌运作模式,这也完全得益于工作室淘宝经营模式的市场经验,

鸡脚秀是喆子从"学人“的日本风到欧美的潮牌风转型的一场秀,我们看到明显的系列整合还很青涩,KTZ的变种意型非常明显。

成功的设计师是要赚钱的,而最赚钱的无疑是配饰包袋和鞋履,喜欢潮牌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闽商也是中国最会做生意的一个群体,喆子也把控的很好。

相较于前一代的设计师,上官喆这一代基本上对于面料色彩和材质的把控已经上了一个档次,同时也懂得用有限的面料种类来控制整场秀的“风格”,可以说上官喆的功力是在前两位之上了,为而且也有年轻族群的一定市场份额了,当然也算是有良好的经营模式自营和买断代理,然而这样的秀其实在欧洲各大秀场估计也就是新人秀的级别,为什么呢?因为这只能是街头或者休闲的时尚流行,记不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KTZ。现在的00后还有几个听说过?

这种介于夸张,潮流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可以说上官喆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比起比利时的两个大玩闹“伯格”屹立巴黎男装届夸张玩闹圈20年不倒,恐怕是喆子做不到也不想做的,当然说那件披着西藏唐卡式的街头文化夸张,照貌似也可以“吊炸天”,但毕竟不可能出现无数人排队海淘椰子的现象。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华丽丽的Yang Li, 北京出生的他是澳洲籍,尽管在英国留学,走秀,但其实不能算是中国的设计师了。而且其实所谓的卖的很好在国内的百万级企业连一毛也不可能算,至于说boutique或者高级百货代售,那也要看是能做到什么样的业绩。

另一个韩裔设计师Ximon Lee,是目前年轻世代最酷炫的设计师,但可惜他只是生在中国,随意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中国设计师。

说了这么多,那为什么我们目前一直没有出现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设计师呢?

对比上期我们讲过的三点:

1.对于欧洲男装文化和男装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

2.有着过硬的男装制作基本功。

3.利用文化理念传达自己设计意图,带动潮流。

基本上以上的设计师没有一个具备这样的功力。除了张弛,另外两位都不是学服装出身的。由作品也可以看出三个人对于男装的了解也都相当有限,因此很难在解构,剪裁,细节和工艺上面有很好的表演。中国的男装发展历史与东西方文化都是完全脱节的,文革的制服就是蓝布衫,破四旧让传统服饰及礼仪文化尽失。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从领导层就开始提倡穿西服,但是中国男人普遍对西服的文化不甚了解,穿什么,怎么穿,什么场合穿搭的禁忌等等,还有颜色,格子条纹等也都有讲究。即便是工装,功能性服装,运动装等的结构和讲究也和欧美几百年的历史和生活习惯有关。可以说这个是四年大学不能教会的。基于以上两点,要让现在的中国设计师用某种代表性文化去做主题式的宣讲,。恐怕找到适合秀场的音乐都会是有很大的难度了,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听到国内时尚设计师秀场的音乐都很土了。

还有最后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起国外学生,中国学生的生活太优越了,优越到喜欢穿衣服不会动手的程度。从幼儿园起,中国学生就在摇篮里直到升大学都是巨婴,完全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去英国,一年50万人民币,吃喝拉撒不用愁,老爸老妈给你汇。但是英美欧的孩纸们,中学毕业就是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甚至有些大师根本没有上学,都是在作坊里帮工打杂学技术先的。这就造成了中国设计师技术不如人的先天差距,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剥夺了你动手的能力,所以这样的教育让人理解力低,但是copy和反射升级的能力强。英式教育却截然相反,注重科学研究和动手,但是没有师傅领进门这个步骤了。所以当你一脸懵逼的进去,也非常有可能是一脸懵逼的出来。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有向日本和美国这样,在欧洲都具有影响力,至少当你走在街上问爱穿衣服的人有没有听说过他,大家可以点头的设计师呢?

应该说还是需要有至少十几年的时间。

日本设计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会抱团,不互相诋毁,共同造势,自己创造生存空间。美国设计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如何务实经营品牌和满足需求。中国设计师发展到这一代,优势是:不差钱的多了,年轻,思想开放,自信。劣势是:技术不行,没有市场经验,不会考虑用户体验。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下一代中国设计师有些帮助,也希望和大家交流对于中国设计师未来的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

另外立特方典暑期班报名就要截止了时间有所调整,课程一开课时间第二期为2/18,课程二由于新年调整为两段式进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听听,我们不会给你讲干货,攻略秘籍之类的短期课题,我们会和你互动体验新的学习方法来引导你对设计概念进行全方位的理解。相信大家对于我们文章阐述的“干货”已经有所体会。